
在機緣巧合下經由朋友介紹了一本書『寫給SA的UML與MDA』,既然同樣是網頁設計師而且那麼極力推薦,那就花點時間來看一下吧,到底什麼是UML與MDA…。經過了半個月得修煉,終於吐血了!因為畢竟是寫給SA看的書籍,所以有很多地方的專有名詞不是很了解,另外書中的某大部分也和程式概念有相關連性,所以依我的程度看起來很吃力,不過我還是簡單講一下這本書主要的內容吧,也證明我努力沒白費。
先來說一下SA好了,所謂的SA指的就是系統分析師(System,Analyst),而這個職位也是我看了本書之後才知道的。一般在台灣的網頁設計公司,業務與企劃就等於系統分析師,或者由程式人員擔當,很少是獨立出來的一個職位,一來是減少人事成本,另一方面是很少有專案規模大到需要用系統分析師,所以這算是稀少的工作。
而UML呢就是(Unified,Modeling,Language),簡單來說就是溝通使用者與程式之間的架構圖,是一套國際標準的OO(Object-Oriented)分析語言。主要有『使用案例圖』、『活動圖』、『狀態圖』、『循序圖』。當SA與客戶討論後開始產生UML的架構出來,依照這個架構,可以讓程式人員清楚知道其整體架構以及整個網站的串連與脈絡,而設計師也能依照UML產生的資料去產生頁面,是一套整合網站建制的方式。
另外MDA(Model-Driven,Architecture)是一種開發程序,主要有三個不同的階段,分別是『CIM』、『PIM』、『PSM』每個階段裡面各有4~5個步驟,這三個階段主要是在產生UML圖的模式,有助聚焦於系統環境,實做系統的實體平台與特定實體平台等。所以UML算是MDA的架構裡面的一種表達方式。
花了我半個月的時間,看完了這本書,雖然與我本身的工作沒有太大的關聯性,但是在某些方面還是有很大的幫助。例如在程式的架構上,與客戶的溝通方式,以及各單元的流程等等,但我只能說殺雞焉用牛刀阿!MDA與UML是一套很好的方式,能夠整合各個環節產生完善的架構,但是以現階段台灣的設計環境,要是花個2個月都在討論UML圖,那案子早就跑掉了,另外並不是每個人都了解UML圖,所以也需要花時間教學,雖然說,以台灣網頁的案子使用機率不大,但是在於開發軟體等大型案子上還是很有幫助的,而使用的時機也就各位網友自行斟酌吧。
沒有留言
張貼留言